热门搜索:网页游戏 火箭球赛 热门音乐 2011世界杯 亚运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调查追踪 >> 内容

口服玻尿酸,究竟是智商税还是驻颜水

时间:2021/7/29 9:36:17 点击:946

爱美”“怕老”的年轻人,对玻尿酸一定不陌生。

从「涂抹」到「口服」,玻尿酸的产品形式层出不穷,但是,这到底是技术的进步,还是无良商家为了收割韭菜搞出来的又一个噱头?

这些可供口服的玻尿酸产品是真的有效,还是新一波智商税?

什么是玻尿酸

先说什么是玻尿酸。玻尿酸,也就是透明质酸,是由D-葡糖醛酸(GlcA)和N-乙酰氨基葡糖 (GlcNAc)双糖单位交替连接而成的直链高分子糖胺聚糖,是一种酸性粘多糖。

它不是外源性物质,玻尿酸广泛存在于机体中,尤其是关节腔 、血管、心脏、眼、脑及皮肤等器官中的含量高。

玻尿酸在人体起到的作用

玻尿酸在体内主要能够润滑关节,调节血管壁的通透性,调节蛋白质,水电解质扩散及运转,促进创伤愈合等。人体本身虽然就含有玻尿酸,但这种物质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减少。

玻尿酸的发展

从1934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眼科教授Meyer从牛眼玻璃体中分离出玻尿酸后,这个领域的相关技术和产业研发,就成为了全球各国重点关注的生物科技领域之一。

1克玻尿酸可以储存本身体积1000倍以上的水,保水性、润滑性等特点让玻尿酸拥有了高临床和应用价值,并已被普遍应用于护肤品、保健品、药品、食品等行业。尤其在医美盛行的近年,仅“抗衰老”一条标签就使得玻尿酸成为微整形领域的入门级消费。

透明质酸分为化妆品级、食品级和医药级三个等级

化妆品级:外用涂抹式

 医药级:注射式,常用作治疗骨关节炎和医疗美容;眼科应用及预防手术后黏连

食品级:为口服玻尿酸 

今年以来,玻尿酸可食用风潮悄然刮起,饮用水、果冻、软糖等含有玻尿酸成分的食品陆续出现在市场。“不用打水光针,吃出好皮肤”的口号,引来爱美人士的蜂拥而至。

2021年1月起,我国国家卫健委发文批准允许玻尿酸的适用范围从原有的保健品范围扩大至普通食品,所以在政策层面上,除去有创摄入,玻尿酸既可以做面膜,也可以做食物,可以做到「内外兼修」。

“口服美容这一国际趋势,是逐年递增的,”华熙生物副总经理、首席科学家郭学平在日前“透明质酸钠在食品领域的应用前景研讨会”上感慨,“从2008年到2020年,这个领域增长趋势非常明显。”

艾瑞咨询发布的《透明质酸应用场景白皮书》显示,2020年,全球食品级透明质酸终端产品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25亿元,2016—2024年全球食品级透明质酸终端产品市场年复合增长率为7%。

而根据券商的研究数据,玻尿酸食品未来在中国的市场规模可能达到150亿元以上,且应用场景将不断得到拓展。

事实上,对于玻尿酸食品化,我国也已进行了长期探索和应用。早在2008年,我国已批准玻尿酸为新资源食品,但使用范围限于保健食品原料。但彼时,在日本、韩国、美国、欧盟、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玻尿酸及以其为主要成分的产品已被允许添加在食品或膳食补充剂中,并得到广泛使用。

口服玻尿酸的安全性

对于玻尿酸的日摄入量,卫建委的网站也可以看到公告指出每天每人的使用量不超过200毫克,这样就是安全的。

所以只要是可靠的品牌、可靠的来源,严格按照法规要求生产添加了玻尿酸的果冻、软糖、饮料等等食品就是安全的。

对于外部摄取的玻尿酸,不同来源的动物体内提取的玻尿酸是没有种属差异的,不是抗原,这一点很好,说明它过敏的概率很小,单独口服安全性很高。

公开资料显示,日本丘比公司和日本东邦大学联合进行了为期12周的双盲安慰剂对照实验,透明质酸组的全沟体积比、皱纹面积比和皱纹体积比均低于安慰剂组,从而证实食用玻尿酸的有效性。

欧洲的A&G实验室研究结果显示,口服玻尿酸可增加皮肤弹性,试验者持续服用6个月之后,皮肤总弹性上升7%。

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试验也显示,实验对象口服玻尿酸之后皮肤水分含量增加9%,比未服用者有明显提高,透明质酸能够增加皮肤水分,且具有抗氧化。可见,口服玻尿酸确实有效果。

椒兰口服透明质酸—源自华熙生物

1、浓度

椒兰口服透明质酸的浓度是国家标准的最高含量2000mg/1000ml

2、纯度

国际先进的生物发酵技术提取透明质酸。微生物发酵的优势不仅在于无重金属和过敏危害、杜绝过敏源、防止肌肤过敏等,最重要的是其质地天然纯正,纯度远高于组织提取和化学合成。

3、分子量

椒兰口服透明质酸是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采用高科技生物制药手段水解、酶切和提取的更小段透明质酸,分子量在几千到一万甚至更小,相当于人体内的“第二代”营养素,可以直接被机体吸收和利用。

小分子透明质酸更具生物活性,超强的抓水力,能快速补水、修复损伤。

4、零添加

微生物发酵工程生产的透明质酸,无防腐剂、无重金属、无矿物油、无糖、无香精,天然纯正,杜绝机体和皮肤的过敏现象。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信息来自网络,如有不实联系编辑,QQ:314127396
相关文章
共有评论 0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文章发布 | 在线留言 | 法律支援 | 人员认证 | 投诉建议 | 合作联盟 | 版权所有 | 本站wap手机访问
  • 安徽法制网(www.8t8a.com)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茂名美食·绿色网络工程 |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 安徽通管局

  • 安徽新闻网 版 权 所 有 ,信息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疑问联系编辑!QQ:501734467